寒露食养润为先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唐代诗人元稹曾为寒露赋《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寒露之后,时有冷空气南下,且昼夜温差增大,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转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中医认为,人们养生应顺从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即在春夏季节应保养阳气,以应对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针对秋季的养生,《黄帝内经》又具体提出了:“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意思是说秋季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保持神志的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若违逆则会导致肺气壅滞,出现咳嗽、喘憋、烦躁等症状。
根据以上养生原则,寒露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润肺为主,多食甘淡滋润之品,补肺润燥、健脾益胃。下面介绍3款适合寒露时节的药膳,以供选用。
地黄母鸡汤
材料:母鸡一只,生地黄50克,龙眼肉30克,大枣5枚,葱、姜、白胡椒、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母鸡宰杀去毛、去内脏、洗净,焯水去血备用。生地黄、龙眼洗净,纳入鸡腹。将母鸡放入砂锅,加葱、姜、料酒、白胡椒、大枣,武火煮开后文火慢炖1~1.5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养血。母鸡是血肉有情之品,性平,味酸、甘,《名医别录》中记载其可“补益五脏,续绝伤,治虚劳,益气力”。《本草易读》认为其有“补中益气,添髓助精”之功,可“止肠澼泄痢,养脏腑绝伤。止泄精而壮阳,缩小便而解渴。理着床之冷疾,调产后之虚羸”。生地性寒、味甘,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效,《神农本草经》称其可“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在《本草约言》中亦有生地可“生新血能补真阴”的记载。龙眼肉味甘、性温,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有龙眼肉“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美颜色,除健忘,治怔忡,增智慧,明耳目,久服延年”的论述。大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上四味相互配合,不但味道甘美,更是气血同补,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血之功。
玉竹炒芹菜
材料:玉竹9克,芹菜300克,葱、蒜、油、盐适量。
做法:将泡软的玉竹切成小片备用,把芹菜洗净斜切成片,用开水焯过备用。锅中放油,加入葱、蒜,然后放入芹菜、玉竹翻炒,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玉竹又被称为“葳蕤”,其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本草征要》对玉竹的功效大加称赞,认为其“润肺而止嗽痰,补脾而去湿热,养肝而理眦伤泪出,益肾而除腰痛茎寒”“滋益阴精,与地黄同功,增长阳气,与人参同力。润而不滑,和而不偏”。《本草纲目》中亦提及玉竹有“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的功效。芹菜作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食用历史悠久,早在《本草求真》中便认为其可“入脾以助食,入阴以助精,入肝以保血”。《养生类纂》中亦有芹菜可“益筋力,去伏热,止血养精,保血脉”的记载。玉竹炒芹菜不但制作简单,更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是寒露时节餐桌上的一道养生佳品。
冰糖百合茶
材料:百合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干百合洗净后放入壶中,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然后向壶中冲入沸水,闷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百合味甘、性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本草正》中记载百合“以其甘缓,故能补益气血,润肺除嗽,定魄安心,逐惊止悸,缓时疫、咳逆”。《本经逢原》中则评价百合“能补土清金,止咳利小便”。本茶饮为百合单味药加入冰糖调味而成,制作简单,适用于居家、办公室、学校等各种场景,而且还味道甘美,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可谓寒露时节的首选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