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文章详情
 
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权威发布】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2-10-11 16:15 点击:650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健康山东


10月1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山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马立新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吴向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立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牟善勇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十场,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女士,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向东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牟善勇先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首先,请马立新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马立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卫生健康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1亿多山东人民的健康。

这十年,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协同联动,人民群众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强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全省中医药大会,顶格成立省促进中医药发展、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健康保障力度,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省健康核心指标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山东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岁,较2012年增长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2年的18.94/10万、6.27‰、7.44‰,分别下降到2021年的7.67/10万、3.31‰、4.12‰,健康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以较低成本实现了较高健康绩效。

这十年,我们坚持拓展总量、提升质量,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聚焦群众健康需求,驰而不息推动卫生健康体系提标扩面、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卫生健康资源总量跃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床位数分别达到8.57万个、105.57万人、67.39万张,较2012年增长24.6%、42.9%、42.4%,均居全国第二;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从2012年的2.07人、1.98人,提高到2021年的3.37人、3.70人;全省建设国家重点专科(优势专科,含中医)119个,布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含综合、专科和中医序列)43个,二级及以上医院从2012年的465家增加到936家、实现翻番,县(市)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本标准,建成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9万个,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这十年,我们坚持医疗为民、服务便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以药补医全面取消,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县域内和基层诊疗量分别保持在90%和60%左右。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连续两轮实施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医疗能力“攀登计划”,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总成绩居全国第四,威海、滨州、日照、济宁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突出医疗质量主线,18项核心医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49个省级质控中心覆盖主要专业,“九不准”要求形成刚性约束,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安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纳入全国区域服务十大案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落户我省,电子健康卡实现全省通用。实施多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二级以上医院预约诊疗精准到20分钟以内,创新开展床旁出入院、诊间结算、多学科诊疗等服务模式,服务便捷度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

这十年,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应急为要,重大疾病防控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速、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84元,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和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绩效居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推行“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300万“三高”患者得到规范化干预,正在加快向全体慢病患者推广。疾控体系标准化建设集中推进、防疫能力显著增强,法定传染病始终保持低流行态势,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居全国最低,疟疾达到国家消除标准,肺结核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世纪疫情,全省上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严格落实纵深防御方法和“5+1”工作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持续提升防控能力,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保持了疫情总体平稳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十年,我们坚持精准施策、综合施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针对老年人,着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在全国率先推出年满60周岁老年人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一揽子政策;在全国率先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普遍设置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越来越多的场所完成老年友好环境改造,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全国最多。针对妇女儿童,免费“两癌”筛查覆盖农村适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全覆盖,产前筛查率达到93.71%;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加快托育服务供给,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12个。针对职业危害人群,推进健康企业建设,职业健康检查率居全国第一,新发职业病人数逐年下降。针对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

这十年,我们坚持中医姓、中西并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得到明显提升。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拥有国医大师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25名,建立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10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21个、覆盖所有县(市、区);政府办中医医院实现市、县全覆盖,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实现市、县两级全国“双第一”,二级以上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面设置中医药科室,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政府办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遍开展中药代煎送到家,看中医、吃中药越来越方便。

这十年,我们坚持全民参与、全民受益,健康共建共享层次得到明显提升。健康山东行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焕发新机、健康宜居环境加快改善,国家卫生城市达到32个、居全国第二位,省级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走进大街小巷、千家万户,“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形成社会共识,“三减三健”“三减控三高”日益成为生活自觉,居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评估全国第二。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之一,医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13个、领军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909家,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互联网+健康”等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加快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岐黄之道、悠悠路长,念兹在兹、惟为健康。今后,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奋进,加快健康强省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健康之基,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在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牟善勇:

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省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临床救治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按照“攀高峰、登高地”的总体思路,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点,具有山东特色的高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共有40个西医序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设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40个。积极对标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制定《山东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智慧医疗提升、硬件设施提升等5项工程。进一步完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依托14家医疗机构设置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依托16家医疗机构设置8个专科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二、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监测机制,建立指标体系,促进公立医院主动加强和改进医院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我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居全国第四位。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等体现技术难度的指标稳步提升,三级综合医院CMI值为1.03;三级综合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为31.84%,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为22.83%。三级综合医院平均收治病种数提高至1526种。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完善质控工作体系,建有省级质控中心49个,覆盖重点医疗专业,指导各市建立市级质控中心,搭建起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开展全省月度重点病历质量评价,组织专家深入剖析、查摆问题。组织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等建立巡查档案,切实发挥巡查作用。

四、推进医疗服务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更加顺畅。连续开展多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逐步从合理科室布局、美化就医环境、自助打印检查报告、手机缴费等流程、环节层面,深入到增进人文关怀、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层面,进一步推行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多学科会诊等创新服务理念。2021年度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显示,我省住院患者总体满意度居全国第二,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居全国第三,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

中宏网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请介绍一下这十年山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

张立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来抓。我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体谋划、高位推进,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彰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顶格成立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实施《山东省中医药条例》,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恳谈会,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共同推进山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12月,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省份,全省中医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省目前有中医医疗机构6036家、中医类医院387家、床位超过7.8万张,均居全国前三位;全省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3865.56万人,较2012年增长61.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7家市级中医医院纳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储备库,数量居全国第一。布局建设5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2021年底实现县(市)政府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比例达64.08%。政府办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设置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全覆盖。

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彰显。在全国创新开展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和“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建设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7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争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6个;遴选评审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111个。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有效率达90%以上。全省有10个市、11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14个市推进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已建成44家,覆盖57个县(市、区) 。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日间诊疗医保支付试点,实现全省16市全覆盖。推行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被新华社报道称为中国式医改的“山东中医样本”。

中医药传承创新不断发展。首次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中医药联合基金;在省科学技术奖励评选中,对中医药项目采用独立标准评价,2021年获得省人民政府奖励13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2019、2020年连续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省现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6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12名。全省中医医师5.54万人,较2012年增加1.4倍。

中医药文化品牌逐步擦亮。打造“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外治起源地”三张齐鲁中医名片,连续2年成功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举办泰山论灸、儒医论坛、泗滨砭石文化论坛和扁鹊文化泉城行活动。推进“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建成18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持续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到29.81%。

中医药产业发展动能持续释放。山东拥有中药材资源1500余种,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山楂等单品种的产值、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19部门共同出台《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制定山东省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名录,收录道地药材80种、特色药材15种,推广“鲁十味”中药材品牌。加快“中医药+”融合发展,连续3年举办全省药膳大赛,遴选12家机构开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打造10个县(市、区)为全省首批文旅康养强县。

大众日报记者:

请问山东卫生健康系统是如何发挥信息化、大数据和“互联网+”支撑作用,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吴向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山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变革创新,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全民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制定印发《山东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按照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构建起支撑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卫生健康信息化总体架构。持续推进完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四大资源库建设,累计汇聚数据287.86亿条。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全部联通,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健康发展规划》,擘画了发展蓝图。

二、惠民健康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印发《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开展“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共评选智慧服务品牌100个。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全面推进落实惠民便民10项服务30条措施。全省审批注册互联网医院279家,2520家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搭建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47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依托统一入口提供线上服务。205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全省出生医学证明实现“线上办”,546家医疗机构推行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线上申领,3个市实现“出生一件事”服务事项联办,8966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向公众“点对点”开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流程再造,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了线上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移动支付等线上惠民便民服务,支持患者持电子健康卡实现看病就医全流程就诊,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电子健康码、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电子健康码累计发放1.51亿张,亮码应用525.15亿次,实现省内外核酸检测结果在电子健康码平台集中展示和全国互认。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切实保障公众有序出行。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的优势,依托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上线发热门诊业务,对接发热门诊医院611家,接入医生2.84万人,接诊患者2660万人次,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累计1.03亿次,在保障患者特殊时期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新技术助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全省5G、区块链、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创新发展应用,我省37个单位成功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实现生育登记等3项事项跨省通办。积极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建设,出台了《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北方中心主数据中心投产运行,成立了多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把隐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个人信息“一使用一授权”。以专病数据应用为突破口,搭建了跨省数据科研协作体系,实现11个省数据资源协同。北方中心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实体化运行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下一步,面对“十四五”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委将不断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双引擎”作用,推动全省卫生健康行业进一步加快数字健康新基建、培育服务新业态、提升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全省数字健康发展新格局。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基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网底,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关系着老百姓看病就医效果,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怎样的发展?

牟善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担当作为,创新实干,全省基层卫生工作取得多项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一、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十年间,政府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强基层,建立了运行新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资金由25元提高至84元。全省10个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出台了专项改革文件,大力推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47个试点县按照紧密型模式建设医共体,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呈现多层发力、多点突破、持续深入的良好局面,“以基层为重点”的政策框架和实现路径更加清晰完善。

二、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062个,全面消除行政村服务空白点,“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夯实。先后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两个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机构等级评价,推动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社区医院和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推荐标准占比分别达到91.1%和25.21%,数量和比例均居全国前列,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三、全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出台我省首个基层人才专项文件,创新人才招引机制,探索“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基层卫生职称单独评聘,高级岗设置比例提高至20%,有效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在全国较早出台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为全省26万名年满60岁的乡村医生发放补助70亿元。全国首创提出“业务院长”做法,累计选派1600余名优秀业务骨干帮扶基层,入选2020年国家“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和2021年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项目。全省基层卫生人员数达35.58万,全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占比提升至51.9%,基层人才流失情况有效改善。

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跨越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901万份,“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1027万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居全国首位。2/3的乡镇卫生院和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二级以下手术,远程诊断等覆盖全省乡镇和部分村卫生室。基层诊疗量始终保持在60%左右,2021年居全国第3位。在全国率先推行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哨点、探头作用有效发挥。群众“家门口”服务获得感和感受度进一步增强。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在持续深化医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立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突出抓好“五项制度”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了3轮为期9年的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活动, 全面带动县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努力做到大病重病在省内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镇、村解决。目前,全省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15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组建县域医共体211个,实现县(市)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居全国前列。

二是进一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全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加成,逐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减轻。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左右,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48%。

三是进一步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全国唯一一个DRG和DIP改革试点覆盖所有地市的省份,目前已全部启动实际付费。加快完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居民提高到70%左右、职工提高到80%以上,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段报销比例提高到60%。

四是进一步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制定省短缺药品和易短缺重点监测药品清单,依托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建立覆盖医疗机构、药品生产、配送企业和哨点人群的多源信息监测机制。深化药品招采、价格、支付方式改革,推进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化、常态化,集采药品价格比改革前的2018年平均降价50%以上。

五是进一步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出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督管理制度,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四级五层”监督执法体系,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成效更加明显。连续开展提质增效年、深化落实年、任务攻坚年等活动,监督覆盖率达到99.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医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奋力书写医改难题山东答卷。

健康报记者: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基数大、增速快、程度高。请问近十年来山东在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上的进展与成效如何?

吴向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卫生健康委(省老龄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老龄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一、组织领导更加有力。省政府成立省老龄委,明确部门任务分工,协调推动工作落实。老龄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省级制发涉老法规政策文件150余件,为老龄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策保障。财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16~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1639.77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城乡医疗救助支出88.58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老年福利支出125.6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5%、18%、3.85%。

二、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我省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8次提高全省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50元,惠及1560万居民。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26.7万、4614.1万。困难老年群体基本医保“应保尽保”,大病保险最低段报销比例提高至60%,省内异地住院医疗费用实现联网直接结算;全省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老年人社会福利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平均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155元、882元,全省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老年人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全省为4.29万户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房保障,累计改造农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危房近40万户。

三、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更加有力。新建护理型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8000~12000元;对养老机构收住的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每人每年补贴标准2400元、3600元。养老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全省养老机构2287家、床位40.3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0.9万张;全省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小区20443个,配建率93.8%;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180处、农村幸福院10165处、助餐食堂5696处。养老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发布养老领域省级地方行业标准33个,编制国家行业标准4个。省级连续5年安排养老人才培训资金1000万元,累计培训23万人次。

四、医养结合更加有效。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达到780家,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试点,推广“两院一体、集中照护”等服务模式。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持续增加,全省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332家,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安宁疗护等机构204家。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广泛深入,2021年,全省1212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9.41%;1084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达71.03%;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全省养老、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目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居全国第一。

五、老年优待更加周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连续12年在“敬老月”期间向全省老年人和老龄工作者发出慰问信,各地广泛开展各种敬老助老活动,全省年度发放高龄津贴10亿多元。在全国首个提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均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优待内容,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对全省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设置免费用电基数,年减轻用户电费负担近2亿元。

六、宜居环境更加温馨。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294个、涉及208.67万户,安装电梯2877部。着力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提出70条具体落实的任务措施。建立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体系,市、县两级老年大学覆盖率达98%。积极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支持老年人开办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实现“全程网办”,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七、权益保障更加严格。全面推行法律助老服务工作,2015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87081件,为90253位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老年人在子女工作居住地落户“无门槛”。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有力遏制涉老诈骗案件上升势头。

下一步,我们将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老龄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苏建光,电话:51766290。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统筹: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


山东省中药协会     版权所有
扫一扫
关注山东省中药协会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天泺路康桥颐东公馆16号楼-701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288701
鲁ICP备2020041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