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文章详情
 
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白露至,养生应注意哪些要点?

发布时间2022-09-07 10:56 点击:47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

自夏至节气一阴生起,暑热中便开始萌生一丝寒气,直至白露节气,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潜伏入地面以下,秋凉渐盛。 

秋季,天气下肃,地气收敛,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因此,白露养生当注重保暖与润燥。

白露起居·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日常起居应注意早睡早起。

此时,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将越来越盛。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起居也宜顺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

白露着装·停止秋冻

民间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就要重视保暖避寒了,不必再拘泥于“秋冻”。

因为,从“处暑”到“白露”,变化最大的就是昼夜温差,而白露节气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较大的一个节气。

此时,气温明显开始下降,早晚须记得及时添衣,以免着凉。

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等风寒痹证。

白露饮食·多食汤水

白露时节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秋燥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燥性干涸”引起的,一般多饮水、服用养阴润肺的中药,能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平时,大家应多补充水分,宜多喝白开水、豆浆、牛奶、淡茶等饮料以养阴润燥。

此外,还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多食些如百合、蜂蜜、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

对于已有燥邪致病之人,可以选用药食同源或泡水代茶的中药,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比如麦冬、菊花、沙参泡茶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白露运动·劳逸结合

白露时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容易加重的时期,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此时加强锻炼也是预防疾病发作和缓解病情的有效途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即为“动”。

也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如听轻音乐、散步、冥想等进行放松,即为“静”。

从而达到运动调养,养生调摄,动静结合的目的。

白露保健·穴位按摩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肺的肃降功能增强,中医认为,肺金克肝木,此时养生除了要注重“养肺”,还不能忘了“疏肝”和“调理脾胃”。

养肺:可通过循肺经拍打及按摩肺经上的穴位达到养肺润燥的目的。


图片

疏肝:双掌心贴于乳下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章门穴刮擦。每次至少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图片

调理脾胃:可按揉三阴交、膏肓穴。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及阴虚诸症的人群可经常揉按此穴。膏肓穴具有清肺养阴、益气补虚的作用。体质虚寒者,可在此穴位上进行艾灸。


图片


图片


白露养生技巧

别乱补:现代人营养充足,不必过分强调“贴秋膘”,白露时节也应少吃肥甘厚腻。可以适当多吃鸭肉、泥鳅、鱼、虾、瘦肉、黑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有清虚热、补阴血的功效。

勤泡脚:白露时节可以坚持在晚上用温水泡脚,以补养肾气。水最好没过脚踝,水温以40℃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糖尿病人尤其要注意温度。

不焦躁:入秋后,空气逐渐变得干燥,白露之后更甚,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此时一定要注意养心。心情抑郁不畅可以按摩太冲缓解。太冲穴又称为撒气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有助于消除抑郁,改善心情。

少吃鲜:白露节气、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复发,对于经常发作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海鲜等食物。

叩齿吞津:清晨睡醒,先闭目上下叩齿36下,咽津,既可防燥,又可填精;睡前可闭上嘴巴,舌抵上颚,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




山东省中药协会     版权所有
扫一扫
关注山东省中药协会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天泺路康桥颐东公馆16号楼-701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288701
鲁ICP备2020041169号